梅山地区多崇山峻岭,高低不平,因此梅山武术不宜舒展跳跃、腾挪旋转,而是讲究桩功扎实、套路紧凑。“站坐桩”即为蹲马步,练习要求十分严格,一蹲就是一两个小时,一直蹲得两腿发抖。站桩时要求两腿平稳,两大腿上要各摆一碗水,臀部下面燃一根香,桩架低了,香会烧到臀部,桩架高了,大腿上的水则会倾覆。年复一年如此练习,才能打下扎实的桩功。
梅山拳套路结构紧凑,有“拳打卧牛之地”(即活动场地仅卧牛之地大小)的特点,其动作朴实稳健、拳掌并用、攻防兼备,利于近身短打。各种套路从始至终无翻滚和跌扑动作,无虚招花架,攻时迅猛异常,闪时灵敏严密,有“来如暴风骤雨,去似风卷残云”之说。
梅山拳套路的命名通俗幽默,颇具形象性。如:梅王出阵(双手虎口叉按于腰侧,挺胸收腹)、开门迎客(两手握拳向左右两侧平斩)、金刚捣锤(以右手拳背砸于左手掌心之上产生击响效果)、坐马扬刀(左脚向侧前成马步,双手成掌同时向左前方挥臂),等等,学习起来趣味横生,亦方便记忆、教学。
梅山武术的器械五花八门,分短器械、长器械、软器械几大类,可谓是“十八般兵器样样俱全”,其中有刀、枪、剑、戟等常规武器,也有耙、板凳、腰带、梭镖、烟筒等日常起居之物。据说晚清团练时期,梅山各家各户自备兵器习武,这些家常用具便摇身一变成为破敌利器。如家家户户皆有的板凳舞动起来便是绝佳的防身之物,凳面可以防护周身、凳脚可绞住对方武器,凳面两头可用于攻击。如今,板凳拳也成为观赏性极佳的拳术,在各大武术赛事中屡摘桂冠、引人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