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做的,并不是断言未来必会如何而让我们的视野变得更窄,而是希望让我们把视野放宽,体察到还有其他更多选项。
《未来简史》这本书是继《人类简史》后尤瓦尔的第二本讨论智人的书,不过本书探讨的是把目光拉伸到了长远以后的智人的未来,叙述了部分人类目前的最新议题,如何让人类长生、如何让计算机发展的更伟大,亦或是让人类长期的幸福……等。
作者先从曾经世界最关心的问题和这类问题所带来的灾难战争或经济问题以及心理研究的进展,例如当年的饥荒,一提起这个词,可能现当代年轻人不会很感同身受,但如果再往后倒退几十年当年饿死的人的惨状就不会让人觉得好受了,而现在我们解决了此类问题,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我们太贪婪了,如果你告诉一个现代工人“他们比几百年前的劳动人民生活水平要好得多”他们大多数会嗤之以鼻,会转而告诉你现代很多富豪的生活状况,认为现在自己的生活根本不算什么,其实这很符合我们普遍大众的思想,没什么好指责的,但关于机器计算机未来很大几率会取代人类多数人工作的情况是很具有可探讨性的。
人类要合作,就不能只有问题,而是需要坚定的答案。
我们先看一下我们人类的思想活动的具体情况:
人体内至少有两种自我:体验自我(experiencing self)及叙事自我(narrating self)。
每次叙事自我要对我们的体验下判断时,并不会在意时间持续多长,只会采用“峰终定律”(peak-end rule),也就是只记得高峰和终点这两者,再平均作为整个体验的价值。
我们并不是活在超脱日常生活的戏剧之中,生活没有剧本、没有剧作家、没有导演、没有制片人,而且,也没有意义。
我们的脑子到底在干些什么,其实我们自身都不是很清楚,但目前为止可以认为人脑也是经过不断计算最后得出结果,便是我们自身与他人对话或阅读文章、写作业题时的处理措施,而这与计算机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人们不愿意承认计算机比人类强大或更富有生命活力、创造力、和艺术开发力,今后到底会发生什么谁都不清楚,可能下一秒地球毁灭了,我们也全然不知,接着忙忙碌碌,直至死亡。
一旦人类对网络也不再能发挥重要功能,就会发现自己到头来也不是造物的巅峰。我们自己设定的标准,会让我们也走上猛玛象和白鳍豚的灭绝之路。到时回首过去,人类也只会成为宇宙数据流里的一片小小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