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虚不简单
讲到“补脾”,很多人认为就像是给车加油一样,吃点补益的食材或药物就能好。
但事实上,脾虚仅是一个笼统的概念,它可以分为很多不同的类型和表现。
众所周知,中医把脾称为“后天之本”,在人体脏腑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它凭借“脾气宜升、喜燥恶湿”,“脾主运化”,“脾主升举”,“脾主统血”这四个主要的生理特性及生理功能维持人体的正常运转。
而一旦脾的生理功能被破坏,人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就称之为“脾虚”。
导致“脾虚”的原因有很多,表现也多种多样。
比如:
脾的运化失职:腹胀,胃口差,大便不成形或长期便秘;
脾的升清失职:疲乏无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
脾气下陷:腹部坠胀、久泻不止、脱肛、内脏下垂……;
脾不统血:便血、尿血、例假出血不止、或淋漓不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