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十一小时,我看得很慢,仿佛这样才能真正当一个剧中人。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想要读这本书,难说,真的很难说。书不在多,读到就是赚到,每一本读过的书都是缘分。也感恩有这样的文学作品可以让我拜读,满足我不知何起的好奇心。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就像一个满腹心事自言自语碎碎念的人,同时也在做着自问自答。白先勇先生的文笔真的太有代入感了,也可能是因为大环境在台湾,而去年有幸去过一次,导致看到那些地名,竟莫名地有熟悉感与画面感。通过几天的阅读,我的心情随着书中人物的悲喜而上下起伏。中途发现《孽子》有电影版,而我还是决定继续看书。毕竟我心目中的阿青、小玉、吴敏、老鼠,必是不会与电影版演员形象相一致的,我有我自己的想象,我也准备依脑海里的那个公园莲花池,画出符合我感受的画面。
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愿意做自己,谁还会愿意呢?
阿德勒心理学强调分离,但也着重他者贡献。我们不必祈求他人的合作,总得有人先迈出那一步,而我们自己就是那个人。
书评写得零零散散,皆是因为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想法,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了。
生活不易,每个人都有每个人不容易的地方,不必希望每个人都能做到宽容,但起码不评判他人是最基本的。
总之,看到最后,每个人都有了相对较好的结局,我内心是开心的。杨师傅身边又有了四个新徒弟,说明公园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们之中又会有多少人会是那青春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