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已经二刷,书也二刷了,寒假在家废寝忘食地看,暑假又决定重温一遍。但是常读常新,读完 感慨颇多,按耐住自己,决定在冷淡后再写书评。
我觉得这是一本很特殊的书,两个女孩跨越半个世纪的友情,但是其实里面的内容量远不止于此,比如这套书的后面有大量内容是介绍那不勒斯这个城市的,如果这本书我才了解到那不勒斯原来是这样一个地方——时至今日仍然是“脏乱差 ” 的代名词,同时又有着辉煌的历史和壮美的风景,庞贝古城和苏维埃火山都是在那不勒斯的!关于那不勒斯地区的内容挺抽象艰涩的,但是却也是别有深意的。因为从此以后,只要提到那不勒斯,就会想起那个叫“莉拉”的女孩。这本书的确是史诗级的,风格挺独特,想象和比喻都很奇特,大量的心理描写和场景描写不得不彰显着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真实的情感流露。可能这点上可能是见仁见智,听说有些人是深恶痛绝这种文风的,觉得冗长拖沓啰嗦反复。
看完第一遍的时候写了读书笔记,但是现在看完第二遍,我想重新写读书笔记,盲打,不看之前的笔记。第一遍的笔记是按照人物来的;这一遍的笔记,我想按照我印象深刻的内容来。
先说亲子关系吧。在这本书里面作者尤其强调“轮回”,后代总是在重蹈上一代的印记。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在赛鲁罗家庭里,莉拉应该是和她的母亲关系更好些;而在格雷科家庭里面,埃莱娜应该是和她的父亲的关系更融洽一些。我觉得这反映这两个女孩子都是很有主见的女孩子。 我会理解为一种趋避,两代人的观念非常不一样,尤其是她们这一代是二战后出生的。而强硬的家长作风应该是非常不受欢迎的,所以埃莱娜在漫长时光里对她母亲颇有微词。同时也可以说明她们的成长是非常艰辛的,阻力重重。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两个女孩慢慢成长,在莉拉身上浮现出她父亲的面孔;而在艾莱娜身上,也出现了当年母亲的特征。同时,这书中很多人也在重蹈辙自己父辈和先辈们的 路线——共产党的儿子仍然忙走共产党事业,莫拉克分子黑手党分子的儿子们也都成为了黑手党,学术界泰斗的儿子也一直走在清贵优雅的上流社会的学术圈里,虚伪文青流氓的儿子依然也是一个虚伪做作无耻利己的流氓……其中卡拉奇一家三代人也很有思考意义。老卡拉奇是一个脾气暴力的放高利贷人,大小儿子都是生活在他的暴脾气阴影下。大儿子斯特凡诺学会了掩饰恐惧,并学着那种用暴力解决问题的莽劲;小儿子阿方索也在努力掩饰恐惧,却压抑成了飘飘忽忽。
惊人的真实性和其中蕴含的细节能量的确足以让所有读者深度代入,超越了性别和国界,超越了时间和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