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中信银行泄露客户信息事件闹得人尽皆知。事情起因是脱口秀演员池子起诉老东家笑果文化拖欠演艺报酬、违约、侵犯个人隐私。在池子与笑果文化的纠纷中,笑果文化寄给池子的案件材料里竟然发现了自己在中信银行的个人账户交易明细。个人银行账户交易明细是重要的个人隐私,银行不能把个人账户交易明细交给第三方。而在银行没有征得本人同意的情况下,在无卡无本人到场无本人身份证及密码的情况下,笑果文化轻而易举拿到了池子的银行流水。
事件持续发酵,银行方面“迫于压力”不得不对此事作出回应。该支行“象征性”地处分员工,对行长进行撤职处理。
对此专业人人士也发表意见,表示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很难,因为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入刑需要构成“情节严重”,包括造成重大损失。
所以对于“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基本上也就说说而已,所以这些机构自然有恃无恐,一个普通公民,暴露点个人隐私又能造成多“重大”的损失呢,只要事件不曝光,或者普通公民没有能力去曝光,他们当然可以一而再再而三的“犯罪”。
相信不少小伙伴都接到过各种骚扰电话,骚扰短信,这些信息又是怎么暴露的呢?即使你没有去注册过任何不正当不合法的账号,银行,移动公司等等都在暴露你的信息,记得多年前就爆出银行职员出售客户信息获罪,包括姓名电话号码之类的。
曾经有一位小伙伴在很多年前报名考职称,当时报名的网站是财政局官方网站,但在填写完各项信息报名成功后第二天,就开始接各种骚扰电话,有出售真题的,有改分数业务的,有考前集训班的,各种与考试相关业务都如浇了臭臭的庄稼一样迅猛的窜出来。我们还能信任谁。自我保护这事儿根本不存在,因为我们保护不了自己。
相信大家去银行柜台办理业务都有被安利过理财产品,讲真,一个银行柜员为什么有权限看到客户账户余额,还厚脸的推荐相应的理财产品,公民的基本隐私到底有没有?
有没有小伙伴完全没有通过中介机构直接在银行贷过款呢?相信一定有,但你是不是从此就被各种贷款服务公司骚扰呢?那是当然的,曾经问过一个做贷款中介服务的朋友,公司业务员累计每天都要打上千个电话,这些号码到底哪里来的,都是没有针对性的吗?当然不是,他们普遍撒网是没错,但还有很大一批属于目标客户,这些客户基本上在各个银行都有一些贷款存在,而他亲口承认这些电话号码正是出自银行,至于他们如何对接如何分摊利润当然不可能告诉一个外人。
但这是多可怕的事情,我们揣着自己的手机、身份证、设置各种密码,到底有多大的用处,也许正是那句古话,防君子防不了小人。尤其在各种实名制的今天,走上街像不像在裸奔。只要“他们”想,你就会成为那个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