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可以说是个必然的事情。在我印象中,鲁迅是这样一个严肃的形象,留着平头,满脸愁容,一直抽着烟,一直在报纸上和人打着嘴仗。他是个智者,是个先驱,是个为开启民智而呐喊的伟人,却唯独不像是个作家。我相信很多人都和我一样,而其中原因,大概是因为鲁迅是一个被严重标签化的人,他被人们描绘成一个专门揭露封建社会的黑暗以及人民的麻木愚昧的民族英雄,他被人们供上神坛,只剩下一个冷峻的面孔,这样的面孔会被人们敬仰和传唱,但绝不会喜欢。如今,在我已经有一定社会阅历和阅读量之后,我会重新来读鲁迅,因为我开始好奇鲁迅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那么,我看到鲁迅是怎么样一个人呢?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完全颠覆了自己之前对他的印象。
- 热爱故乡。鲁迅笔下的故乡,虽然里面的人有的麻木愚昧,有的尖酸刻薄,但更多的是在老老实实的生活。这个故乡热热闹闹,充满着人间烟火味,异常真实。它和我们自己的故乡一样,说不出它好在哪里,却能说它出一堆不好的地方,可这就是养育了我们的土地,是承载了我们无数回忆的地方,身处其中心里就能异常踏实。我曾被胡兰成在《今生今世》里的故乡所惊艳,可是比较下来,同样是写故乡,胡兰成笔下的是岁月静好,鲁迅的则是美与丑并存的熙熙攘攘人间。
- 慈悲心肠。只有心怀极大的善,才能有勇气写出人间的丑与恶。鲁迅塑造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这些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他们都是那个时代最平凡普通的小人物,他们在命运面前就像上了发条的玩偶一样一步步走向死亡,死得还一点都不悲壮,如同被汽车压死的蚂蚁。我无法体会鲁迅写这些人物时的心情,但料想是十分苦楚的。
- 情感丰富。作为一个作家,情感丰富本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但是,对鲁迅先生,你要说他内心温柔而炽热,却怎么也让人觉得不符合他的人设。可是你去看《伤逝》,他以男主人公的角度写他和未婚妻勇往无前的爱情,以及那爱情在冷酷的现实面前慢慢消逝的过程,你会明白鲁迅不仅把社会看得很透彻,而且把爱情和婚姻看得很清楚。如果你问为什么他几乎不写爱情题材,我想多半是因为克制。
- 幽默风趣。一提起鲁迅,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那个板着脸的大叔形象。可是你去看他的《故事新编》,去看看他是怎么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的,就会明白其实他是个特别幽默的人。
这本书看下来,鲁迅在我心里的形象终于立体了起来,他不再只是一个英雄,一个符号,而是一个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重读鲁迅让我知道自己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提高了,如同终于可以轻松爬上一座以前爬不上的山,如同终于可以学会了一门新的语言而能与人交流,这是多么让人欣喜和振奋的事情。
返回来说小说,尽管鲁迅的小说被人肯定的最多的是它们的社会价值,但仔细读下来会发现它们的文学价值同样很高。鲁迅的小说几乎没有废话,短短几句话就能把人物写得活灵活现。在我看过的小说家里我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和他的风格最像,可惜鲁迅没有长篇小说,这不得不说是个遗憾。
好书真多呀,继续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