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余秋雨《中国戏剧史》
中国戏剧史被余秋雨写的像一个个有意思的故事一样耐看耐读,又不失专业性,只有真的对戏剧了如指掌的人才能这样把一本学术性的书写的如此清新脱俗。
上乘中国戏剧的产生,到秦汉帝国一统之后的艺术世界。原来中国在秦汉就出现了戏剧美的形式艺术。秦汉时期的角抵戏,第一次让中国产生了具备假定情节的拟态表演,蕾丝《东海黄公》的这种拟态表演现在看来没有什么,但是在秦汉时期在前期之后祭祀文化的那个时代,不失是一种伟大的事情,中国戏剧以此为基点蓬勃发展起来,出现了《踏谣娘》、《兰陵王》以及各色的参军戏,虽然不军备成熟的戏剧形态,但由此对后市戏剧的发展提起到了一种方向性和基础性。
戏剧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关系,中国戏剧的成熟发展期是在宋元时期,这个时期收到唐代诗歌的影响,市民阶层的发展,出现了瓦舍、勾栏中表演戏剧的形式,使得酝酿出了一种使诗的时代向戏剧的时代过渡的审美氛围。虽然这个时候中国戏剧还不是特别的成熟,但是宋代的杂居和说唱戏剧都对后期的戏剧美学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我初中看的一本书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中的其中一个小小的描述场景犹新,时间太久早已经忘记了具体的文字是什么,但书中描绘的场景就这样刻在了我在脑海里,不知为何就是忘不掉,如果有机会,去大宋逛一逛庙会该有多好。
传奇戏不甚了解,,即使看了书中的描述对传奇的印象也难以改变,我脑海里的传奇就是盛大的一部网游。说这话有点对不起《牡丹亭》《清忠谱》《长生殿》《桃花扇》了。但不能否认的是戏剧的传奇时代产生了一批至今中国仍没有超越的剧本,摘录《牡丹亭》的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梦中之情,何必非真。天下岂少梦中之人也。” 古人也可以很浪漫的,荒诞的浪漫主义在《牡丹亭》中表现出来,那个时代的中国能产生欧中人文主义者、浪漫主义者追求极相似的观念,足以说明了封建的牢笼始终困不住人性。
明清时期的戏剧和京剧的形成同样有意思,辩证的态度什么时候都存在,成熟的北戏被淫秽的南戏占了上风;宫廷戏剧被民间戏剧改良,皇宫深处欣赏不到的是原汁原味的戏剧表演;戏剧的教化作用和市民教化戏剧的作用互为表里互相推动到了晚清民国乃至如今却推动不下去了。
一时之间,话剧热了,话剧不同于戏剧需要走台步需要表演者遵守各种规矩,更需要编剧们有胆识超越头顶的《长生殿》《牡丹亭》,纷纷绕绕扑向了话剧表演形式,戏剧表演应走向何处。
至今我不愿意相信我和老徐在戏剧园看到的那场香艳的表演。戏剧表演者们竟和站街女无异,还是一个文化保护单位。
摘录《长生殿》“俺曾见金陵玉殿莺啼晓,秦淮水榭花开早,谁知道容易冰消。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青苔碧瓦堆,俺曾睡风流觉,将五十年兴亡看饱。那乌衣巷不姓王,莫愁湖鬼夜哭,凤凰台栖枭鸟。残山梦最真,旧境丢难掉,不信这舆图换稿!诌一套《哀江南》,放悲声唱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