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眼睛派】指以维尔托夫为首的苏联纪录电影工作者小组。它成立于1919年底。维尔托夫在1922~1923年间曾多次撰文阐明电影眼睛派的观点。他们否定故事影片,推崇新闻片,认为电影的作用在于如实地纪录现实。他们研究了用电影摄影机观察生活的多种方式方法(电影眼睛一词即由此而来),认为电影“眼睛”比人的眼睛更为完善。他们在新闻纪录电影中采用了多种多样的拍摄角度,快摄和慢摄、移动摄影等方法。他们所倡导的重要手法之一是所谓出其不意地捕捉生活,或者叫抓拍,即把摄影机隐蔽起来进行拍摄。实际上,电影眼睛派的纪录现实并不局限于简单地纪录生活,而总是通过对镜头的选择、剪接、配加字幕等方式赋予生活素材以特定的含义。电影眼睛派创造了电影政论这一新闻纪录电影的新样式。这一样式的代表作有《电影真理报》中的许多影片和纪录片,如《前进吧!苏维埃》、《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等。另外还有两部实验性影片:《电影眼睛》和《带电影摄影机的人》。
【无声源音乐】并非画面本身所提供的,而是来自影片画面内容之外的音乐。也叫作“画外音乐”。它是影片创作者根据剧情人物和环境的需要,而设计的一种解释、充实画面的音乐。
【意识流电影】是在意识流文学的影响下出现的一种电影潮流。50年代后期,瑞典导演英格玛•伯格曼的《野草莓》和法国导演阿伦•雷乃的《广岛之恋》,被认为是最早的意识流电影。随后,意大利导演费德里科•费里尼和米盖朗基罗•安东尼奥尼以及法国新浪潮派导演继续运用和发展了意识流技巧。他们的影片通过回忆、想象、梦境、幻觉直接表现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潜意识活动,打破了以时间为顺序的叙述方式,把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件相互颠倒、彼此渗透,形成一种网状式的立体结构,不按照情节间的逻辑联系,而是通过自由联想组织情节和表现主题。他们还经常采用内心独白、象征、隐喻等表现手法,再现人的自然状态的心理活动和现代人的内心状态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