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投文赚赚网,记得收藏投文赚赚网哦!
注册     登陆
       在投文赚赚网上可发布视频、音频、图像、文章、文件、小说等不同种类的作品赚钱!只要有访客来访,就可能赚到钱哦!
投文赚赚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1919~30年: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
作者:zxw    发布时间:2020/9/30 8:19:09    浏览量:68

1919~30年:世界电影的第一次创新浪潮

    这是一次世界性的电影创新浪潮,波及:法、德、苏、荷、美等国,为期十年左右,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苏联“蒙太奇学派”的创立

    这是苏联电影界创立于1920年代中后期的一个学派,它强调“1+1>2”,即: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强烈而直观地表达出某些新的意义,并力图以此直接去影响、控制观众的思想。

    该学派的核心价值在于赋予了“剪辑”一个全新的功能——创造意义、传播思想。(剪辑在此前的功能仅限于:按叙事逻辑,把许多镜头拼装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流畅的银幕故事。)

    核心人物和作品:爱森斯坦《战舰波将金号》/1925年,普多夫金《母亲》/1926年,前者偏重“思想的表达”,后者重在“有意味的叙事”。

    评价:苏联蒙太奇学派利用隐喻、象征等艺术手法,极大地提升了世界电影的“思想表达能力”,以及对观众头脑、情感的引导、控制能力。

    其缺点在于:它过度遮蔽了生活的暧昧性、以及人性的复杂性,因而使电影有时沦为灌输某种政治理念的宣传工具。

    其优点是:能够使影片主题鲜明,并具有很强的情感冲击力。

    备注:以往对“蒙太奇”的分类过于庞杂,事实上它基本可分为两大类:

     A、“表现性蒙太奇”,以爱森斯坦的作品为代表,重在“表意”;

     B、“叙事性蒙太奇”,实际上指的就是常规或传统意义上的“剪辑”。


    2、 “意识银幕化”的初步实现

    20世纪初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多种思想、艺术流派在欧美兴起,例如:尼采的哲学思想(“上帝死了”)、萨特的“存在主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等学说,虽然这些思想流派五花八门,但它们普遍认为:人们在现实中所直接看到、听到的都只是生活的“表象”,只有通过人的精神感受、主观印象和想象,以及无意识、潜意识、下意识和幻觉、梦境,乃至精神错乱、疯狂状态等等“内心世界”的折射,才能反映出生活或人的本质。

    由于这些思想、艺术流派共同特征是:颠覆传统价值观念,主张个性自由抒发,重视对“心理现实”的认知和表达,并大多具有“非理性”的特点,因此,它们被后世统称为“现代主义”思潮。(注:邵牧君等学者则把它们概括地称为“内心现实主义”)

    上述思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也波及到了电影创作中,并主要体现在以下流派

注:这篇文章已获得了0个赞。
点击此处点赞
注:您的支持将使我们做得更好。
使用支付宝扫码付款打赏。
二维码
注:将此网页的网址复制、粘贴到QQ空间、腾讯朋友圈、新浪博客、百度贴吧等社交平台,可以分享这篇文章,也可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文章,若浏览器无分享功能,可更换浏览器。可通过“百度一下”了解如何使用浏览器分享文章。
看了文章后,是否觉得有需要购买的商品啊?在下面的商品搜索输入框中输入需要购买的商品的关键词,然后点击“搜索”按钮,即可搜索到您想购买的商品哦!
聊天室3251评论消息 评论消息数:0
作者拥有文章版权
侵权必究
文章的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联系QQ:874402528
蜀ICP备20005130号
m站首页
祭祀网-网上墓园资中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