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投文赚赚网,记得收藏投文赚赚网哦!
注册     登陆
       在投文赚赚网上可发布视频、音频、图像、文章、文件、小说等不同种类的作品赚钱!只要有访客来访,就可能赚到钱哦!
投文赚赚
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客服: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美食,祈祷,恋爱
作者:zxw    发布时间:2020/10/1 17:03:43    浏览量:40

我对亲密关系所了解的一件事,是某种天然法则支配着两个人的性经验,而这些法则没有让步的余地,正如同地心引力般无从商榷。生理上对另一个人的身体感觉自在与否,不是你所能做的决定,和两个人的想法、举止、谈吐,甚至长相也毫无关系。(第99章)


小莉·吉尔伯特在与前夫情感破裂离婚后经过一年的寻找自我旅程后终于完成了内在的重建并向巴西美男子费利佩敞开了她的身心。在这一年的旅程里,她先去意大利体验了享乐,然后去了印度禅修,并体验到了“第四境”,也就是“神”、“存在”与“自我”的同一状态,或者说进入第四境状态后,只有清纯独立永恒的自我,自我即神,自我即存在,自我即宇宙,自我以外都是空无。


活在第四境的人不受波动的情绪影响,不畏惧时间,不因失去而受伤。“纯净、空无、平静、无声、无私、无尽、不化、坚定、永恒、清纯、独立,而且能恪守自身的伟大”——古瑜伽经《奥义书》如此描述达到第四境状态的人。(第66章)

我穿越时空裂洞,在激流中,突然完全了解了宇宙的运行。我离开自己的身体,离开房间,离开地球,迈过时间,走入太虚。我身处太虚,但我也是太虚,并注视着太虚。太虚是无限平静、无穷智慧的地方。太虚清醒而明智。太虚是神,也就是说我在神里头。但并非以实体方式,不像是小莉·吉尔伯特嵌在神的一块大腿肌肉当中。我只是属于神。除了身为神之外。我是一小片宇宙,也是和宇宙同大的东西。(第67章)


找到自我以后,内在开始生长,也就有了脱离太虚、显现自我的欲望。


我想起自己读过禅宗信徒的信仰。他们说,同时有两种力量创造了橡树。显然,一切都始于一颗橡实,其包含所有的承诺与潜力,长大而成树木。每个人都了解这点。但仅有一些人认识到,还有另一种力量在此运作——未来的树本身,它渴望存在,于是拉扯橡实,将种子拔出来,希望脱离太虚,从虚无迈向圆熟。禅宗信徒说,就此而言,橡树创造出了自己的橡实。(第108章)


为了平衡欲望与自我(享乐与虔诚),小莉再次去了印尼巴厘岛。在巴厘岛,赖爷教了她“四兄弟禅修法”。“四兄弟禅修法”让小莉觉知了安全快乐所需的四种德性,即智慧、友谊、力量和诗词。至此,小莉在印度禅修觉知的出世的自我完成了入世转向。她开始在内在自我的指引下做一些想做的事情:继续禅修、和费利佩谈恋爱、帮一个急需新居的印尼大姐买地盖房子。在选地的过程中,为了让想尽可能多占她便宜的印尼大姐尽快做决定,小莉编了一个谎言:她说给她那些给大姐捐款买地的美国朋友很生气,她也可以轻而易举的把已经到大姐账户的钱取回来。印尼大姐听了后很惊慌,仅仅用了四个小时就买好了地。


禅修觉知的是阈下知觉,是非理性我,局限于个体,不能普遍化。即便是觉知了自我,在世俗生活中,我们仍需要理性的帮助才能更好的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而在这个过程,理性可能和非理性我发生冲突,比如小莉为了催促印尼大姐尽快选地违心编了一个谎言。当然这是如何处理自我与他人的关系或知与行的问题了,和小莉探寻的欲望与自我的平衡关系不大,不在本书的探讨范围内。


在本书中小莉用串联而成的一八零八则故事祥述了追寻自我的旅程。这个旅程没有外在的惊险刺激,却有内在的惊心动魄。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第一次意识到情感的破灭比理智的崩溃可怕多了。理智崩溃了尚有较大希望通过理性重建,而情感破灭了却很可能丧失自我陷入焦虑抑郁甚至失去生活的动力。但即便是丢了自我得了抑郁症,小莉依然没有丧失对爱的信念和渴望,并在进入“第四境”体验到了纯粹的爱、神圣之爱。


这不是幻觉,而是最根本的过程。是天堂,没错。是我体验过最深刻的爱,超越自己从前的想象,却不是快感,也不是兴奋感。(第67章)


我想正是爱让小莉在丧失自我有动力去追寻自我(基督教认为幸福在彼世,对耶稣基督的虔诚不能给小莉寻找自我的动力),小莉也在追寻自我的过程中体验到了爱,并与神同一,超越了自我。


神爱世人,自我与神同在。爱是神性,也是人性。体验到了爱,也就觉知到了自我。如果情感受挫或恋爱失败,千万不要怀疑爱,因为爱与自我同在。如果丧失了自我,也不要丧失对爱的信念,因为爱的信念将会引导我们去找回自我。


注: 1、个人认为印度的禅修方法并不是很适合无神论者,儒道的修身方法或许更为适合(儒道的修身方法融合了印度宗教的禅修方法)


     2、觉知:包括觉与知,“觉”是一个感的过程,“知”是主体对“觉”的反馈。这里的觉知主要指自觉知,或者说觉知的内容主要是不能用理性和逻辑表达的阈下知觉。


      3、阈下知觉(subliminal perception):未被有意识地知觉到的刺激却可能对知觉或其他心智功能有影响,这种现象被称为阈下知觉。(李恒威《意识:从自我到自我感》)

注:这篇文章已获得了0个赞。
点击此处点赞
注:您的支持将使我们做得更好。
使用支付宝扫码付款打赏。
二维码
注:将此网页的网址复制、粘贴到QQ空间、腾讯朋友圈、新浪博客、百度贴吧等社交平台,可以分享这篇文章,也可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分享文章,若浏览器无分享功能,可更换浏览器。可通过“百度一下”了解如何使用浏览器分享文章。
看了文章后,是否觉得有需要购买的商品啊?在下面的商品搜索输入框中输入需要购买的商品的关键词,然后点击“搜索”按钮,即可搜索到您想购买的商品哦!
聊天室4212评论消息 评论消息数:0
作者拥有文章版权
侵权必究
文章的侵权责任,由作者本人承担
联系QQ:874402528
蜀ICP备20005130号
m站首页
祭祀网-网上墓园资中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