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把苦恼的理由写在纸上。人们脑海中的烦恼大多是非理性的,如果平时就是比较焦虑的人,无论想什么都会习惯性地悲观。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最好办法就是把想法写在纸上。因为我们把想法整理成文字的时候,理性机制会自行启动,遏制住非理性的胡思乱想。像这样把心中的苦恼写下来,就会发现其中很多并非基于事实,而是一团由思维定式、偏见、受害者意识等混杂成的无谓情感,这样的情感只会造成内耗。当你把它们写下来时,往往会发现那些束缚自己的理由,大都只是琐碎小事,甚至让你为此感到羞愧。付诸文字之后,这些小烦恼就会变得明确和无所谓,但如果只是在脑海中反刍,苦恼就会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所以,焦虑的时候尽量停止空想,直接把想法用文字写出来吧!这个方法不仅适用于定目标、做决策,它还能够帮助你应对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所有担忧和不安。”
本书想要探讨的问题是:工作与生活对立,但是生活却没有自成目的,这种情况下要怎么行动开始掌控自己的生活。
工作时心累还卷(有一部分原因是在高度分工化的工作下,无法看到工作的意义及其价值感,体验到成就感的时刻也比较少),回家之后报复性地休闲娱乐,完全浪费了自己的休息时间,而这也就导致所有有效时间都all in在工作,但矛盾地是在工作中却无法满足个人的所有欲求。
明明晚上还有 4 个小时,却只在苦苦等待周末?
很多人都认为工作日就是上班的日子,周末就是不上班的日子。这么想的人,平常只会做两件事:上班,以及等待不用上班的周末。但是真到了翘首以盼的周末,我们往往会发现,其实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事情可做。
如何转变这个状态?从让自己感受良好开始,活在当下,不要为了想象中的明天牺牲今天。
比如下班之后去逛15分钟书店或者是花店,不再把工作日的下班时间变成等待周末来临的被动时间,而是变成新的一天,让自己感受良好的一天。
实际上,《福格行为模型》里也是这么说的“我在感觉良好的状态下进行改变,效果最佳”,先从做一些开心的小事开始,让自己有了对“新的一天” 的掌控感,之后再逐渐给自己的“新的一天”安排更多的事项。
这里的重点是:
找到让自己感受良好的事,以触动自己为第一目的。
以下总结一下书中提到的几个点:
001 理想中的我和现在的我不断比较“理想的我”和“现在的我”,带来的往往只是挫败感。与其这样,那倒不如不要制定目标了。目标的存在是为了每天帮助我们不动摇地把握行动方向,而不是要让你对现在的自己不满意。比达成目标更重要的是获得当下的快乐。
这也是倡导“微习惯”的意义,一定要能轻易做到,让自己感受良好。但这也有个矛盾点,做小事没什么成就感,就会不自觉调高要求,然后又挫败…
002 做让自己感受到快乐的事去做想做的事情,想做到什么程度就做到什么程度,像这样活着就好。
更随心所欲一些,去探索并尝试所有让自己感受良好的事,现在和未来想做的那些“有的没的”,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想法和建议,能为你的人生做主的只有你自己。
003 简化难度,马上行动记得时刻提醒自己,我们都很容易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即使已经是离开学校的成年人,在制定日程时,也最好把自己当成小学生。只有当我们把事情化繁为简,变得像呼吸和吃饭一样自然的时候,才能够好好坚持。
解决方法只有一个:马上去做!
从这个角度来说,方法反而没有那么重要,更重要的是开始行动,并且能够坚持地做下去。有的人一定要找到“靠谱”的方法才要开始行动,这种情况,不如跟自己约定一个开始的日期,“我就找3天,3天后开始行动”。
一个小妙招:行动前,给自己打气的时候,多问几个「我能行吗?」,反而比「我能行」更能鼓励自己。
004 做一点点🤏🏻不一定非得要求完美,能够以最低限度坚持前行,反而能走到更开阔的世界。
不要求完美,就拿时间记录来说,断断续续地记录800天,显然比完美地记录100天好得多。人不会总维持一个高能量的状态,每个月总有那么几天“离峰期”,那就只做一点点吧。
005 自我暗示如果想以正面形象重新定义自己,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付出努力、取得小事上的成功之时,用适当夸张的方式来夸奖和激励自己。
像这样把自我暗示和行动结合起来才会有效果,即使是再小的行动也没关系。
面对001里提到微习惯的挫败,就需要我们及时鼓励自己,进行自我暗示。虽然有的时候理性觉得做得这些小事好像也没啥难度,但只要自己有了行动,就要及时进行庆祝,鼓励自己。可以是直接给自己一个微笑或是挥舞拳头,同时大喊“我太棒了”,马上给自己创造积极的感受,身体姿势的改变就能转变能量。
006 享受行动本身多去感受一下“今天我也坚持行动了”所带来的满足感吧!这种快乐来自行动本身,而不是最终结果。专注于当下的行动,就能给我们带来即时的满足感,打消很多无谓的痛苦
完成一件事本身就是非常有意义的一件事。把自己从急于求成的状态中解救出来,从行动中,让自己感受快乐。或者就是通过自我暗示,加强自己行动的正反馈,慢慢让自己能够感受到做事的乐趣并上瘾。
007 固定日程每天在同一时间做同样或同类型的事才能养成习惯,产生节奏感,所以我会把想要养成习惯的事都纳入每天必做的固定日程。
制定一个容易践行的晚间计划:
第一步:把计划具体到每件小事;
第二步:每天在相同的时间重复执行;
第三步:坚守设定的时间。
无论选择做什么,最重要的就是养成习惯,然后一点点地去实践,融入自己的生活。在固定的时间做固定的事情,更容易养成习惯。不过不要一下子把日程铺满,太反人性了。
我们想要努力坚持的事,
本身通常都不那么令人愉快,
所以更要调试心态,放松地执行。
试试把自己想象成小孩子吧,
哪怕只有细微的改变,
也要多夸夸自己“你真棒”,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不催促,而是慢慢地、持续地进行,
直到所做之事被身体习惯,
成为固定日程的一部分。
没有人能回到过去,从头来过,但你我都可以从此刻开始,创造新的结局。
——卡尔·巴特 ( Karl Barth )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