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美学
柏拉图美学思想
柏拉图认为美的本质是独立存在的,它是永恒不变的,是不受外部显现的,精神层面的美
现实中的美是较低级的,它是逐步追求精神层面美的发展过程,审美阶梯:人的外在美,心灵美,行为美,习俗美,产品美,制度美,知识美,美的理念。美的事物是易变的,美的本质是稳定不变的。
柏拉图认为艺术家在传达艺术作品的时候应该具有心灵美,人格美。他尤其看重心灵美,强调心灵美重过外在美,而最高的美的境界是身体美和心灵美的和谐统一,《会饮》人认识到灵魂的美比外在美更可贵。《国家》篇中,一般普通人只关注美的声调,美的色彩等外在形状,是声色爱好者,而哲学家美学家才能看到美的本身。《非得若》篇,认为文章应该给人教益,应该包含真善美,感染读者反映真善美。
康德
康德的美学理论主要在于探讨审美态度这方面,即人通过欣赏艺术作品会产生什么情绪,情绪有千差万别,但他相信会有一种普遍的心里现象,美学就是对这一问题的哲学思考,反思的结果就是审美理念,审美理念的产生是因为观看艺术作品时依靠想象和感知产生的,具有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这一过程的分析也叫美的分析
康德界定两种审美效应。一种是偏直观感性的,一种是理性功利的。
他拿愉快感做例子,愉快美分两种,一种是纯粹的,直观感受到的快乐,另一种是依据审美对象自身所具有的价值和是否有满足鉴赏者利益为标准而产生的美的感觉。他用善和益来取代
康德强调第一种美,他认为真正纯粹的美感是主体不包含任何目的,对审美对象的色彩,线条等外在形式结构审视而产生的美感,强调真正美的艺术作品应该是“合目的性”的。是形式主义美学的典范。康德为了弥补无法对文学戏剧诗歌叙事艺术进行合理解释,因而他提出附属美这一说法对“非纯粹形式美感”的叙事艺术进行解释。他提出叙事艺术内在具有善和真,善是道德,也是一种美,是一种附属的美,两种美都是完美性的美,所谓完满性,即作品符合概念,即就是合目的性的,就是完满的因而是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