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山海,提笔画神,绘者杉泽在读《山海经》的过程中积累灵感,查阅《中国神怪大辞典》《淮南子》等大量书籍,花费三年时间构思并绘制了数百幅绝美异兽形象,将古老晦涩的文字演绎为笔下妖冶唯美而不失大气的画作,配以精练的原文及精妙的解读,为华夏上古志怪传奇插上另一种想象的翅膀。撰者梁超亦对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山海经》有着浓厚兴趣,他的译注在以郝懿行《山海经笺疏》为底本的基础上,参考了郭璞、袁珂等人的校译版本,力求以通俗易懂的白话文进行注解,同时多方参阅古典书籍,做了大量的故事延伸,补充了许多新奇有趣的知识。对于原文中出现的大量生僻字,他还做了汉音标注。可以说,《观山海》是集中华文明与大众审美于一身的中国绝美《山海经》。
越到后来,越不觉得《山海经》仅是一本志怪古籍了。经卷中的生灵,虽荒诞不经,但存有着先民们关于世界的大量原始观念与想象,或许也是那最早的“人心营构之象”。而更有趣的是,我们能在其中追寻到许多经典的神人异兽或起源,或演变的蛛丝马迹,如西王母、九凤等,它们在后世的传说中被赋予了别样的意义或造型,好在我们还能在《山海经》中寻觅它们最初的模样。除此之外,还有那时常出现在《山海经》里的“人面蛇身”“人面鸟身”的妖物,在它们看似纯粹的造型下,其实包涵着浓厚的社会观念。透过山海经,我们仿佛还能看到曾经那些残酷的战争、氏族的迁徙,以及最终的逐渐融合,这些异兽或许也是湮没在时间长河里的原本在中国大地上具有悠久历史的图腾旗帜。